一、研究对象、范围
本著研究对象是传播犯罪。狭义即典型的的传播犯罪指因传播行为侵害或威胁法益引发的犯罪,广义的传播犯罪还包括非典型传播犯罪:借助传播权侵害或威胁法益(如以舆论监督为要挟,敲诈勒索或强迫他人进行广告宣传即强迫交易),以及与传播行为密切相关的行为侵害或威胁法益(如非法获取国家秘密)引发的犯罪。其在《刑法》分则中有53种:(1)侵害国家法益的传播犯罪(共15种),包括煽动分裂国家罪,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向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帮助恐怖活动的罪,准备实施恐怖活动罪,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煽动实施恐怖活动罪,利用极端主义破坏法律实施罪,非法持有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物品罪,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煽动军人逃离部队罪,战时造谣扰乱军心罪,故意泄露军事秘密罪和过失泄露军事秘密罪,战时造谣惑众罪。(2)侵害社会法益的传播犯罪(共25种),包括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编造并传播证券、期货交易虚假信息罪虚假广告罪,非法经营罪,煽动暴力抗拒法律实施罪,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罪,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扰乱无线电管理秩序罪,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寻衅滋事罪,传授犯罪方法罪,侮辱、诽谤英雄烈士罪,组织、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利用迷信破坏法律实施罪,泄露不应公开的案件信息罪,披露、报道不应公开的案件信息罪,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为他人提供书号出版淫秽书刊罪,传播淫秽物品罪,组织播放淫秽音像制品罪。(3)侵害个体法益传播犯罪(共13种),包括侵害个体人格权益和民主权益的传播犯罪(5种):侮辱罪,诽谤罪,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出版歧视、侮辱少数民族作品罪;侵害个体财产权益的传播犯罪(5种):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诈骗罪,敲诈勒索罪,强迫交易罪;侵害知识产权的传播犯罪(4种):假冒注册商标罪,侵犯著作权罪,侵犯商业秘密罪;销售侵权复制品罪。
需强调:本课题中的传播主要指利用传统大众媒体或网络媒体面向不特定多数人和特定多数人的传播,不包括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传播犯罪的主体不局限于媒体组织或其工作人员(如记者),还包括媒体组织之外的其他组织或自然人。
二、研究思路
整个研究逻辑关系与思路:前三章为第一部分即传播犯罪的基础理论部分,第四、五、六、七章为第二部分即传播犯罪类罪与个罪研究,其中第七章为传播犯罪个罪的法律问题;第八至第十章为第三部分即传播犯罪制度的历史演进、罪刑法定视角下传播犯罪制度与实践的问题,法益侵害原则视角下传播犯罪制度与实践的问题,第十一章为全研究的总结论及建议,总体而言:第一部分对整个研究起基础和指导作用,第二部分在第一部分指导下展开对传播犯罪类罪与个罪研究,第三部分系在第一、二部分基础上,对我国传播犯罪制度存在问题及如何完善的探讨;第四部分及总结论与建议。
三、研究内容
第一章主要确立本研究的基石即核心概念“传播犯罪”,内容包括媒体传播行为犯罪的相关概念及其问题,媒体传播行为犯罪概念的要求及“传播犯罪”概念的优点,“传播犯罪”的内涵、外延与特征,基于信息内容的“传播犯罪”学术分类。
第二章主要探讨传播犯罪的基础理论,内容包括罪刑法定原则在传播犯罪制度中的适用,结果无价值的法益保护原则在传播犯罪制度中的适用,传播犯罪的成立条件:三阶层犯罪论。
第三章研究传播犯罪侵害结果的证明问题,从民事与刑事制度比较的视角,内容包括传播结果的法律规定与理论争议,强效果理论和有限效果理论下传播侵害结果推定的问题,传播性理论与诽谤侵害结果。
第四章主要研究侵害国家法益传播犯罪的立法、司法特征,内容包括侵害国家法益传播犯罪的媒体使用等行为特征,主体与客体,主观性及刑罚适用。
第五章主要研究侵害社会法益传播犯罪的立法、司法特征,内容包括侵害社会法益传播犯罪媒体使用等行为特征,主体与客体,主观性及刑罚适用。
第六章研究侵害个体法益传播犯罪的立法、司法特征,内容包括侵害社会法益传播犯罪媒体使用等行为特征,主体与客体,主观性及刑罚适用。
第七章研究我国传播犯罪个罪的法律问题,主要结合热点、焦点及典型案例进行探讨。
第八章研究我国传播犯罪立法与司法解释的演进与特征,内容包括我国传播犯罪立法的演进与特征,我国传播犯罪的象征性立法及特征,我国传播犯罪司法解释的演进与特征,我国传播犯罪司法解释中立案、定罪与量刑的量化标准演进。
第九章主要研究我国传播犯罪制度与司法实践中的罪刑法定问题及其完善,内容包括我国《刑法》和司法解释中传播犯罪构成要件的明确性评估,我国传播犯罪的空白罪状问题,传播犯罪制度中的兜底条款与“口袋罪”问题。
第十章主要研究我国传播犯罪制度中法益保护问题及其完善,内容包括我国传播犯罪法律制度中犯罪结果与情节的明确度,我国传播犯罪司法实践中法益的抽象化问题,我国传播犯罪罪名归类、法益混淆及其引发的问题,我国传播犯罪司法实践中法益损害的推定问题。
第十一章是整个研究的结论与建议部分,总结传播犯罪的司法实践特征与走势,相关制度的打击重心;从立法司法原则、立法儿司法内容方面,并基于罪刑法定、法益保护原则提出传播犯罪制度的相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