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26日上午,“后疫情时期社会组织发展与社会治理:趋势与展望”高端研讨会通过腾讯会议召开,本次开题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承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林维教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研究员出席开题会并致辞。开题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系主任徐明教授主持。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系统、全国各大高校以及政府部门的专家、教授以及学者参与了研讨。
林维副校长在致辞中提到“本次疫情发生以来,社会组织积极发挥专业化、社会化的优势,特别明显地体现了社会组织的担当,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了不可忽视的力量。希望本次会议能够为社会组织的创新发展,以及更好地参与社会治理贡献更多的智慧”。
谢寿光研究员指出“2020年我们遇到了新冠疫情,社会组织在社会基层治理应对重大突发事件上,特别是公共卫生安全危机的时刻也有很多可圈可点,值得总结之处。希望这本蓝皮书能够更上一层楼,真正成为中国社会组织成长与发育的助推剂、智库指南和工具书。”
会议围绕“后疫情时期社会组织未来发展趋势”和“后疫情时期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两个议题展开讨论。
在第一个议题中,黄晓勇教授就后疫情时期社会组织发展与社会治理的趋势和发展契机做了主题报告,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方面论述了后疫情时期社会组织发展的路径,并强调“社会组织‘走出去’对于参与全球治理,推动公共外交,协助企业海外社会责任的履责,都有自身独特的方式和影响力”。
中央党校郭强教授对社会组织发展的理论基础发表了观点,提出“要在理论上把社会建设、社会治理、社会组织最基本的问题正本清源,正视现在社会组织在理论上与实践上的巨大差距。”北京市民政局岳金柱处长从疫情防控慈善捐赠、新时代的公益慈善、慈善组织创新发展三个方面,对此次新冠疫情防控中慈善组织的贡献进行说明,提出“未来慈善组织应向专业化、规范化、透明化、品牌化、社会化、国际化发展”。
管理学院柴宝勇院长对以上三位专家的发言做了精彩点评:“三位专家分别从时代性、理论性和实践性三方面捕捉到了中国未来社会治理、社会组织发展的一些新思路和新思考”,并认为“疫情之后的中国社会组织治理不应再立足于国家与社会两分化,而应走向强国家、强政党、强社会”。
另外,来自郑州大学、深圳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三位学者参与了第一个议题的讨论。韩恒教授认为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大背景下,重建国家与社会之间的联系,不是过去意义上的政府督导,而是类似于经济领域宏观调控的意味,目的是避免社会组织的政治化,最终达到既坚持党的领导,又能提高社会领域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的效率。唐娟教授则着重介绍了深圳社会组织积极参与抗击疫情的实践经验。柳建龙副教授从社会组织存在的问题与完善途径两方面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认为急需完善社会组织的监管和法律法规体系。
在第二个议题中,北京工业大学、首都经贸大学、中国社科院大学的专家学者先后发言。李君甫教授以社会组织扶贫创新为主题讲述了社会组织的信息化应用,分享了友成基金会的实践经验,认为“社会组织参与扶贫要跨越数字鸿沟问题”。任韬教授基于全国数据和省际数据分析了民办非企业对于提升人力资本的作用,提出“以私营教育的技术储备在技术层面对公办教育进行有效补充”。郭磊副教授介绍了我国提供养老服务的社会组织的现状以及在此次疫情中受到的影响,并引入德国的情况进行对比,为后续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参与养老服务提供了有益思路。
中央团校王建敏教授对以上三位学者的发言进行了总结,“相信在防控疫情常态化的进程当中,社会组织会找到自己的定位,体现出社会组织的担当”。
这一环节,来自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郑州大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专家参与了讨论,金仁仙副教授对未来社会企业如何进一步创新发展,如何有效参与社会治理分享了她的观点。孙发锋教授指出随着防疫进入常态化,合作可能是社会组织发展转型的重要方面。陈颖副社长则表示希望看到更多的独家调研数据分析作为蓝皮书的独特之处,以及提出了是否能够建立起一个社会组织评价体系这一构想。
黄晓勇教授最后指出,要充分吸收各位发言人和点评人的观点、意见和建议,擦出理论火花,更深入地研究社会组织,并提出更有价值的政策建议。社会组织蓝皮书2020版的研究和写作团队以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的科研人员为主要班底,整合中国社会科学院内外专家资源,并吸纳政府研究型官员,社会组织实务界科研人员组成。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的坚强领导,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一如既往的坚定支持,有各位专家学者的通力合作,有之前皮书已打下的坚实基础,新一版的社会组织蓝皮书必将努力为读者呈现又一部满意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