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科研让抗疫更有力:社科大发挥文科研究型高校优势,以理论攻关和科研实践积极助力抗击疫情

发布日期:2020-06-23   点击量:




科研让抗疫更有力:社科大发挥文科研究型高校优势,以理论攻关和科研实践积极助力抗击疫



       
             

在全社会面对疫情的紧要时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发挥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优势,加强对国家治理、社会治理及重大突发事件应对措施等针对性理论和对策性研究,坚持相关主题的科研探索,为战胜疫情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动力源泉。社科大校领导以政治高度严抓抗疫部署的同时也多次强调,大学以育人为首要任务,而育人则须以科研为基础支撑,科研为育人提供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手段,同时也提供了新的思维模式和新的提升优化途径。

2020年度春季学期,社科大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加强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指示,深入学习中国社会科学院《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进一步统筹做好全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科研等重点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通过创新有效的科研组织管理,在抗疫工作展开的最初阶段便增设抗击疫情、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等研究方向的课题,并以《学报》为阵地开展“重大疫情防控与国家治理”主题征文、设立主题专栏,同时加强抗疫相关的理论研究成果宣传促进成果转化,积极借助新技术举办抗疫对策及疫后治理等相关内容的学术会议和讲座,保障大学正常的科研工作顺利推进,凝聚科研力量为构建防控疫情的坚实壁垒添砖加瓦,为战胜疫情树立信心。

             




             

坚持正确的学术科研方向,以课题为引导,积极调动科研力量对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治理等重大问题进行重点攻关。社科大针对国家当前防控疫情的紧迫需要,展开多学科、多维度的深入思考和学术探索,努力使我校此次防控疫情的奋斗过程,也成为进一步加强对提升国家治理能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这一重大命题研究的重要契机。

大学特别增设“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治理研究”等专题项目,经评审共有包括“高校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长效应对机制建设研究”在内的13项重大专项课题和“平台社会:新媒体时代社会组织助力于国家治理的机制研究——以‘新冠病毒疫情’中社会组织实践为例”“基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数字政府建设研究”等8项校级课题获得立项。

在大学积极推动针对抗疫相关研究的氛围中,媒体学院杜智涛教授的“国家重大突发事件中知识传播对社会共识的作用机制研究”项目,申报国社科“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研究专项”获得立项;管理学院徐明教授以“突发公共事件背景下街道社区动员机制研究”为题,申报北京市社会建设研究基地决策咨询项目获得立项。

大学以科研公众号为窗口加强抗疫理论研究成果的宣传,积极发挥文科研究型大学的作用,以理论和对策研究成果服务于国家和社会。校领导指示要加强我校抗疫理论重要研究成果向全社会宣传,积极推动我校科研成果服务于党和国家的抗疫需要。

大学在科研公众号设置“抗疫成果篇推介”栏目,组织推出我校教师发表在主流媒体上的相关文章和论文。截至目前,已经推送抗疫研究成果二十余篇,其中包括校长张政文教授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报》上的“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教育改革发展工作”和发表在《光明日报》上的“打赢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线战役’”、副校长林维教授发表在《人民法院报》上的“司法的迅速应对、冷静判断和体系思考”、张树辉副校长发表在《党建网》上的“要敢于赢下疫情防控和办学强校的双胜利”和发表在《光明日报》的“高校应对‘大考’法纪顶在前党建做保障”等重要理论文章。

             


             
             
             
             


             

科研公众号还重点推送了管理学院院长柴宝勇教授的“疫情防控制度优势正在转化为治理效能”、副院长薛在兴教授的“病毒无国界,战疫须合作”;媒体学院漆亚林院长带领硕士研究生刘静静完成的“建设性新闻视阈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话语空间转向”;经济学院吉富星教授的“应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数字治理能力”和“以‘数智化’提升城市治理”;政法学院刘晓春博士的“身份信息被泄露?防控疫情背后的大数据治理权衡”、社科大特聘学业导师、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吕鹏研究员带领政法学院2018级本科生肖云峰共同完成的“助力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平台企业哪家强?”等优秀研究成果。

             


             
             
             
             


             

大学《学报》在即将发刊的2020年第三期上设“新冠肺炎疫情与风险治理专题研究”专栏,经济学院院长高文书教授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就业的影响及其应对”、谢增益研究员的“劳动者因疫情无法正常劳动的工资支付分担机制”和赵敏教授的“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的《传染病防治法》之再完善”等三篇高质量学术成果,从人口经济、企业经营和法治建设等专业角度,为抗疫和社会治理提供宝贵的理论武器。

社科大教师抗疫期间借助新技术举办和参加线上学术会议、讲座,多途径高质量地保证大学的学术交流活动正常有序地进行。

抗疫期间,社科大学者积极参加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召开的各类抗疫主题的学术会议,阐述观点,为疫情防控及社会治理贡献才智、发挥了“外脑”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扩大了社科大的社会影响。林维教授在参加最高人民检察院组织召开的专家座谈会时,对检察机关在依法战“疫”中的积极作为、担当履职给予积极评价,“检察机关在疫情防控当中,很好地发挥了一个‘平衡轮’的作用。”蔡礼强教授参加国家卫健委心理健康抗疫促进政策专家研讨会时指出,心理健康抗疫政策是本次新冠肺炎抗疫应对政策精准化、精细化、系统化的重要体现,中国抗疫政策的决策、执行与整体政策成效远比具体的心理健康政策发挥着更为重要、更加有效的心理健康保障和促进效果。

             




             

2020年3月在春季学期之初,为支持抗疫保障学术交流活动持续进行,大学设立“社科大∙云学术”会议项目。截至目前,共成功举办包括“疫情下全球与中国油气市场展望与应对”线上交流会、“后疫情时期社会组织发展与社会治理:趋势与展望”研讨会等 7个“云学术”会议,内容涉及疫情影响下的中国能源安全、抗疫时期及疫情后社会治理等主题,参加交流的学者、教师近400人次。

借助“腾讯会议室”等线上科技手段,社科大各学院积极组织由各学科领域知名大家、专家和校内优秀教师担任主讲的高水平学术讲座,使学术科研成果与教学育人深度结合。截至6月初,各学院及计算机教研部、各虚拟研究中心组织和举办学术讲座116场(含近期即将举办),包括“社科大长江学者系列讲座”24场。

其中诸多讲座内容与疫情防控密切相关。管理学院邀请长江学者佟德志教授的“疫情治理秩序的结构功能分析”、邀请王华春教授“中外疫情与人类社会文明进程”;公管学院邀请徐彤武教授的“新冠疫情:重塑中国与全球的公共卫生安全”;文法学院邀请刘清泉教授的“中医抗疫经验之思考”;经济学院邀请荆林波教授的“全球疫情与世界经济”和王震教授的“新冠疫情冲击下的就业保护与社会保障”等主题的讲座,受到全校师生的热烈欢迎,很多讲座的在线观众达到网络会议室的300人上限人数,甚至很多讲座“一座难求”。

             


             
             
             


             

抗疫期间社科大确保科研工作有序进行并在组织管理模式上不断创新,既为大学抗疫工作贡献力量,更为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提供了坚强保障。

             



                   
         


         
—                         END—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地址:北京市房山区长于大街11号    邮编:102488